常用的免疫組化染色方法很多,有直接法和間接法。直接法是將酶或熒光素等標記在第一抗體上,然后用該被標記的第一抗體與組織細胞中的抗原結合,即可以顯色或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結果;
間接法是將標記物標記在第二抗體或第三抗體(復合物)上,其方法是先將特異性的第一抗體與組織細胞中相應的抗原結合,再將被標記上標記物的第二抗體與第一抗體結合,最后用顯色劑顯色或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結果。
如果標記物是標記在第三抗體(復合物)上,則第二抗體與第一抗體結合后,再用被標記上標記物的第三抗體(復合物)與第二抗體結合,最后用顯色劑顯色或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結果。
常用的EPOS一步法屬于直接法,EnVision二步法、PAP/APPAP法、LSAB(S-P)法、SABC法、和CSA法等屬于間接法。相對來說直接法特異性高,敏感性低,而間接法則敏感性高,特異性低。
過氧化物酶抗過氧化物酶(peroxidaes anti-peroxidaes,PAP)法屬于非標記抗體法,該方法的主要技術是通過制備具有高特異性的抗過氧化物酶抗體,并在抗酶抗體中加入過量的過氧化物酶,使過氧化物酶充分結合在抗酶抗體上形成可溶性的PAP復合物。
用于制備PAP復合物時免疫的動物主要是鼠和兔,所以制備出的PAP復合物分別為鼠(mouse)PAP復合物和兔(rabbit)PAP復合物。
PAP法為三步法,除了PAP復合物外,還需要有第二抗體,該第二抗體中的IgG有兩個Fab片段,一個與特異性第一抗體結合,另外一個與PAP復合物結合,最后通過PAP復合物上的酶參與顯色反應而形成有顏色的不溶性沉淀物。
由于第二抗體中IgG的兩個Fab片段是相同的,所以,與之結合的第一抗體和PAP復合物中的抗酶抗體是來源于同源動物。
在檢測抗原時要注意抗體的配對,如第一抗體是鼠抗,第二抗體應該為抗鼠的IgG,與鼠PAP復合物結合。同樣如果第一抗體是兔抗,第二抗體為抗兔的IgG,與兔PAP復合物結合。如果配對錯了,抗體之間就連接不上,染色就失敗。
此外,顯色劑也要與PAP復合物上的酶相配對,PAP復合物上結合的酶為過氧化物酶,顯色底物用DAB或AEC。
堿性磷酸酶抗堿性磷酸酶(alkaline phosphatase anti-alkaline phosphatase,APAAP)法也屬于非標記抗體法,該方法的主要技術也是通過制備具有高特異性的抗堿性磷酸酶抗體,并在抗酶抗體中加入過量的堿性磷酸酶,使堿性磷酸酶充分結合在抗酶抗體上形成可溶性的APAAP復合物。
APPAP法的原理、操作步驟等和PAP法基本相同,所不同的是在染色操作過程中不需要用H2O2消除內源性過氧化物酶,所用的顯色劑為固藍、固紅或BCIP/NBT等。
卵白素-生物素復合物(avidin biotin complex,ABC)法屬于親和免疫組織化學技術,該方法是根據(jù)卵白素和生物素具有高度親和力的生物學特性,用生物素與過氧化物酶結合獲得生物素化過氧化物酶,生物素化過氧化物酶再和加入的卵白素形成卵白素-生物素-過氧化物酶復合物即ABC復合物。
ABC法為三步法,第二抗體為生物素化的IgG,其中的Fab片段和第一抗體結合,生物素和ABC復合物中的卵白素結合,最后通過ABC復合物上的過氧化物酶參與顯色反應而形成有顏色的不溶性沉淀物。由于卵白素和生物素的親和力極強,所以ABC法較敏感,比PAP法敏感20~40倍。
標記抗生物素蛋白鏈菌素-生物素(lablled streptavidinbiotin)法和ABC法相似,不同處是在第二抗體之后ABC法用ABC復合物而LSAB法用標記了過氧化物酶的抗生物素蛋白鏈菌素(streptavidin,SA)。SA是從鏈霉菌屬蛋白分離出來的一種蛋白質,它僅標記了過氧化物酶而本身沒有與生物素連接,生物素是連接在第二抗體上。
由于SA分子量較小,ABC復合物分子量大,因而SA穿透組織的能力比ABC復合物大,反應速度快。SA有兩個和生物素親和力極高的結合點,其本身沒有連結生物素,可以與第二抗體上的生物素連結。這樣,SA比ABC復合物更容易與第二抗體上的生物素結合,因而SA的敏感性比ABC高,反應所需的時間比ABC短。
以上就是前四種種常用的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方法的簡介。如在實驗中遇到困難,也可以選擇Leica全自動免疫組化染色儀來協(xié)助您。
酶標聚合物(labelled dextran polymer,LDP)法
增強聚合物一步(enhanced polymer one setp,EPOS)法
催化信號放大(catlyzed signal amplification,CSA)法
抗生物素蛋白鏈菌素-生物素復合物(streptavidin biotincomplex,SABC)法